東華三院發源地 ─ 廣福祠獲提升為一級歷史建築

特約

發布時間: 2024/06/07 16:00

最後更新: 2024/06/07 16:13

分享:

分享:

位於上環太平山街的廣福祠的歷史建築評級,於2024年6月6日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確 認提升至一級歷史建築,東華三院對此表示歡迎及感謝古物諮詢委員會與社會各界對該院的保育工作的再一次肯定。

廣福祠約於1856年落成,原為供奉在香港客死異鄉者亡靈的地方,又名「 百姓廟 」。由於華人普遍不習慣到西醫院治病和不欲在家中過世,廣福祠漸漸成為病重瀕危和去世華人停留之地。1869年4月,廣福祠發生「義祠事件」,引起社會各界對華人醫療的關注,更促成東華醫院成立,成為該院的發源地。

東華三院現時合共管理5座法定古蹟及6座歷史建築。 該院成立後,廣福祠亦歸該院管理。至2017年該院為廣福祠進行大型復修,拆除廟前遮蓋物回復原貌。廣福祠現時仍是繼續為華人提供傳統習俗的參神場所,廟內更保存了一批珍貴文物,如牌匾、石碑、虎門等 。

獲古物諮詢委員會確認提升至一級歷史建築的東華三院廣福祠。

東華三院鄧明慧主席表示,廣福祠見證了早期香港華人的生活發展,能夠獲升格成為一級歷史建築別具意義,並期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進一步將廣福祠提升為法定古蹟。該院未來亦會繼續推廣該院屬下各個歷史建築的保育工作,及透過舉辦不同導賞活動或講座,讓更多公眾能認識廣福祠的歷史及文化價值。

東華三院主席鄧明慧女士參觀廣福祠。

東華三院自1870年成立以來,一直秉承「救病拯危、安老復康、興學育才、扶幼導青」的使命和承諾,時至今日,已發展成為全港歷史最悠久及規模最大的慈善服務機構。在過去逾百五年,東華三院在醫療、教育、社會、歷史文化保育及公共服務方面均有長足發展,迎合社會需求,為市民提供收費低廉或免費的優質服務。現時東華三院共有380個服務單位,包括5間醫院、37個中西醫療衞生服務單位及1個社區藥房、60個教育服務單位、246個安老、青少年及家庭、復康及社會企業/創新的社會服務單位,3個過渡性房屋計劃、1個地理空間實驗室(營運伙伴)、1個回收便利點、兩個肩負守護和保育本地歷史文化重任的服務單位,分別為東華三院文物館和東華三院何超蕸檔案及文物中心,以及24個提供殯葬及廟祀服務的公共服務單位。 

(特約)